关于海南 About Us  
    简史 History  
    青年团 Youth Section  
    妇女团 Women’s Group  
     
    使命 Mission  
    使命 Mission  
    永久名誉理事长
  Permanent Honorary Chairman
 
    理事长 Chairman  
     
    海南文化 Cultural  
    衣食住行 Life Style  
    教育 Education  
     

   
    使命 Mission
 


新山海南会馆相传成立于1881年,而海南人约在1855年新山开埠后,从新加坡前来新山谋生,从事开垦,种植等工作。当生活好转后,有了一点积蓄,才经营小生意,如开咖啡店,面包店,理发店等行业,有的则当英国人的家庭厨师。当海南人到南洋来谋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为了照顾初到南洋的同乡的生活起居,尽乡谊之情,让大家有个相聚的地方,一起话家常,于是地方侨领带动大家组织起来,成立了会所。当时的会所虽然非常的简陋,但成立会所把同乡团结起来的创意,令人敬佩。

到了1902年,海南侨领黄德仁,谢士轩等发起购买新山依不拉欣路和陈旭年街前后相通的楼宇作为现在的会所,几经修缮,一直沿用至今。前辈的苦心经营,照顾同乡福利的丰功伟绩,令人感激又感动。在历任理事长的领导下,逐渐扩大会务,广招会员,团结族群,改善福利,巩固基业。1957年成立会员子女学业优异奖励金;1960年成立会员福利自助社;1993年开始颁发会员子女大专免息贷学金。期间,为巩固会馆的基业,多次发动同乡捐献,购置不动产,置业生息。1999年,购置新山彩虹花园昆宁路两座毗连三层楼店屋扩大馆址。顶层作为会馆的活动中心和会议室,底层和二楼出租给商家。

理事会秉承先辈的创业精神,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加强并巩固基业。今天的会馆,在稳健中求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演变,会馆的功能不能局限于照顾同乡而已。在能力的许可下,必须融入社会,与社会同步,在互助互惠的精神下,体现社会的价值观。长久以来,会馆与社会的互助频密,在教育,文化,公益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略尽绵力,尽一份社会责任。教育方面,大力捐助南方学院的建校,扶持民办高等学府,本馆永久名誉理事长兼会务顾问拿督张文强和署理理事长黄循积分别出任南院董事长和理事长要职;本馆联合新山各华团成功申办宽柔中学古来分校,永久名誉理事长兼会务顾问拿督张文强出任申办委员会主席,同乡也出钱出力共襄义举,落实宽中古来分校成为全国第一所华文独中分校。本馆乡贤黄循积担任柔佛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主席,全国董总副主席;本馆乡贤黄剑锋担任新山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以上种种,凸显会馆和同乡对教育的贡献。

社会方面,发动同乡筹募海南联合会购置大厦基金,捐助复修柔佛古庙基金,赞助右会修缮馆宇;参加每年正月廿一日柔佛古庙众神出游,善男信女出钱出力,护驾赵大元帅;参加全国华人文化节,新山中秋园游会,新山各社团及学校庆典活动;参加各华团联办社会治安讲座,呼吁警方加强维持治安。本馆妇女团和青年团每年到新山区老人院和孤儿院派发食物和红包,送上一份温情,分享节目欢乐;妇女团每年举办中秋敬老节,妇女亲自下厨烹炒各种海南家乡菜,招待乐龄乡亲父老,场面温馨感人。赈灾方面,本馆同乡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义行动赈济汶川大地震,印尼南亚大海啸,日本大海啸,立百病毒等灾黎。

自1985年开始,本馆每年出版一期会讯,向会员传达讯息,促进乡谊。2005年,本馆乡贤安焕然博士和吴华先生联合柔佛州16间海南会馆,编纂出版柔佛州海南族群史料集《近看乡情浓》,《远观沧海阔》,洋洋二册各20万字,详细记载柔佛州海南人的珍贵史料。

2011年,本馆收集历史文物,编写创馆百年大事年表,乡贤介绍,海南人膜拜的神祗,海南人的姓氏,海南婚嫁习俗,海南名菜,海南风光等。彰显海南先辈南来开荒拓野的心路历程,对政经文教的贡献,心邦立国的功绩。希望借流传的历史资料,供大家参阅外,也可供后辈借鉴。 一个族群,能够受人尊重,不一定是这个族群很富有,而是这个族群的团结与合作,对教育的重视,对文化的认同,对社会的关怀和贡献。

华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靠华人社团,华人文化,华文教育,华文传媒等要素,如果有一方出现缺口,华人社会的地位也将相应地削弱。平时,不论是地缘性或血缘性团体,可以专注照顾自己的团体,但在重要的课题上,涉及华人的权益,就必须突破地缘性及业缘性及血缘性等组织,团结起来,发出共鸣,共同扛起社会的责任。

新山海南会馆乃新山五大乡团之一,新山海南人虽不多,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我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互动越来越频密。关系也越来越深化,因此会馆肩负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沉重。无论如何,站在情义角度和社会责任考量,维护华人在政经文教的权益方面,作为华人社团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履行公民的义务,为社会尽一份力,造福族群和社会。